- tel 電話:010-62468110 / 18911815839
- email 郵箱:sdxwsale@163.com
- Add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林風二路38號院5號樓803
掃一掃更多精彩 ![思拓維 思拓維](http://m.h7cgt4.cn/resource/images/7b4ae06a807246e6b262d00a63be62b7_2.png)
![](http://m.h7cgt4.cn/resource/images/7a85043ae960462d9125e8078f391cdd_2.png)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開始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戰。
這將牽動著數十萬所學校、兩億多大中小學生、千萬余名教師的成體系的新的教育教學方式 ,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軟件,對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乃至家長如何配合,都提出了全新的嚴峻考驗。
一年多的實踐證明,中國教育頂住了此次疫情給在線教育教學帶來的巨大壓力,不但交出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還化危為機,通過此次在線教育理念的 “啟蒙”運動,促使全社會達成了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空前共識,為中國教育的深層次、系統性變革埋下了伏筆。
考驗首先來自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設施和基礎網絡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以“三通兩平臺”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 25%上升到98.4% ;多媒體教室比例從不到 40%增加到 92% 。在農村地區,行政村的光纖和 4G的覆蓋率都已超過了 98% ,農村及偏遠地區學校網絡接入條件不斷改善,但盲點依然存在。
疫情期間,教育部協調工信部以及電信運營商,共同做好學校和各級教育平臺網絡服務保障工作,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有效開展提供網絡帶寬、云服務、免費手機流量等高質量的服務保障。
良好運行的在線教育平臺,以及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是在線教學實戰的基礎。教育部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全部優質在線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外,作為全國高校基礎網絡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還專門發布了全球學術資源共享服務CARSI,覆蓋了國內外 19 萬種期刊、超萬種實驗視頻、1300 多萬篇學位論文。
值得稱道的是,我國多年積累的慕課資源成為這次實戰中的實力擔當。教育部持續推動慕課及慕課平臺的建設與開放共享,以1291 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為引領的 4.1 萬門優質在線課程,為此次在線教學提供了優質資源和協同教學支持。教師們采用慕課與SPOC 、錄播課、直播教學、線上答疑輔導等方式,運用多種在線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模式創新。
在線教,是重構而不是 “搬家”
更大的考驗在于教師、學生和家長能否適應這種在線教學的方式,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挑戰顯而易見。疫情初期,一些教師對在線教學工具與網絡教學不熟悉,“翻車”現象頻發。網課并非傳統課堂的網絡搬家。要想真正上好網課,教師就要跳出原本已經非常適應的教學方式,根據在線學習的規律重構課程與教學。只要設計得當,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效果實質等效甚至超越是有可能的。
有些地區 通過“空中課堂”,讓偏遠大山深處的學生隨時可以反復回看教學視頻,接受在線教學和輔導,足不出戶就能與 其他城市的 學生同上一堂課,跟不上教學節奏、聽不清、看不懂等現象普遍緩解,真切體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廣泛共享。
在線學,重構師生和家校關系
學生的自律性,是“停課不停學”啟動時社會普遍擔心的問題,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一旦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又處于各種內容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游戲、不良內容襲擾和誘惑、網絡詐騙等,也是家長對孩子在家上網課最為擔心的事情之一。
在線教育環境下,師生關系、家校關系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因此,如何增強互動性,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并增強他們的自律性、自制力,就成為教師們應當重點思考的問題。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為重要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立體的,不僅包括教與學的關系,還包括情感聯系等。在線教學更需要教師付出充滿愛的教育,在線教學平臺也需要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互元素和方式。
在線教學向整個社會展現了教育信息化的魅力、達成了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的空前共識,尤其是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在線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宣傳和普及,對于全面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持續改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和應用水平,推動我國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
數據來源:教育部官網